8月1日将在全国启动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被视为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除了直接税负变化之外,“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简称)对企业经营、税收结构、产业布局带来的深层影响更加值得期待。
现代服务业企业享利好
记者从青岛市国税局了解到,我市专门成立课题组,就试点政策对我市经济结构、地方财政和企业税负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数据测算和分析。根据“营改增”涉及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与目前企业所处国民经济行业对照,我市纳入营改增范围的全部企业户数约为3万户。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一般纳税人为1184户,小规模纳税人28000余户。从企业的行业分布看,现代服务业企业占试点企业的92.49%,交通运输业占7.51%。在交通运输业中,企业主要集中在陆路运输服务上;现代服务业数相对分散,依次是鉴证咨询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文化创意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
按静态资料综合测算,“营改增”后我市大部分企业税负下降,仅有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业税负增加。根据已试点地区情况分析,一般纳税人税负会增加,尤其是陆路运输服务较为明显,原因一是企业购买设备的时间直接影响到税负,二是占运输企业成本20%的过路过桥费无法抵扣。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普遍下降。我市交通运输业2200余户试点企业中,80%以上为小规模纳税人,只有20%的一般纳税人会出现税负增加。因此增减相抵后,全市试点企业总体税负减轻,减税额度可达11亿元以上。
中小制造企业享改革红利
可以确定的是,制造业将享受改革福利。加工制造业等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外购交通运输劳务抵扣增加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劳务纳入抵扣,税负可普遍降低。工业企业还可借此实现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青岛铭嘉税务师事务所主任万萍表示,在“营改增”之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为了避免服务采购所造成的流转税重复征税,倾向于在企业内部设立下属的服务或研发机构,这种大而全的企业设立模式使得企业的主业经营得到分散,不利于集中发展。现在,“营改增”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考虑将部分辅业剥离,不但有利于自身的做强,也有利于这些服务部门进一步独立承接项目和拓展外部业务。而制造企业本身更加专注于主业的发展,对制造行业本身也是一种良好的促进和积极的推动。
“营改增”还减轻了出口商品与劳务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业内人士认为,我市港口经济较为发达,对外贸易活跃,开展试点有利于进一步体现出口退税的制度效应,提升商品和服务出口竞争力。
减少偷逃税行为
财税培训专家陈志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营业成本中可抵扣项目成本占比,是“营改增”之后决定企业税收负担和净利润变动幅度的两项关键指标。要把握好这些指标,必然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这影响从长远来看是正面的。一是促进规范经营。企业需规范内部管理尤其是发票管理,修补断裂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制衡,将许多地下经济变成地上经济,从而减少偷逃税行为,从长远看将会带来税收的增加。二是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企业应灵活选择设备投资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节约税收。三是对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更多企业分立经营。四是企业经营活动空间拓宽,工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工业企业接受服务企业的服务意愿增强。
全国试点概况
来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从已开展试点的12省市纳税申报情况看,目前共有102.8万户试点纳税人实现了“营改增”。2012年,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整体减税面超过90%。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力度更大,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据初步测算,今年8月1日“营改增”全国推开后,2013年减税幅度可达到1200亿元。
除了减税之外,还有力地促进了试点企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的加快转变。仅2012年上半年,就有12000多户原实行营业税的企业在试点期间新增了试点服务项目,新办试点企业8779户,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及研发和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同时,试点企业的设备更新升级力度明显加大,交通运输业的设备采购额同比增长10.8%,物流辅助服务企业的设备采购额增幅高达171.3%。
(责任编辑:李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