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免债务需要相应的证明材料:
五、更正错帐
02.长期挂账的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不是万能的科目,不是万能垃圾桶,不是随便都能计入的科目,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所示:
1、应收的各种赔偿款和罚款。比如:企业遭受损失之后个人该赔偿的金额或者保险公司应赔偿的金额。
2、向员工代垫付的各种款项。
3、帮其他公司垫付的款项。
4、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5、给员工的备用金。比如:给公司采买人员一些固定金额的备用金;还有出差人员提前给的差旅费等。
6、公司支付的押金。比如:公司租入设备和办公场所、或者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7、预付账款转入或者其他的各种应收的款项。
对于长期未清理的余额,该怎么清理呢?有以下建议:
1、先核对其他应收款的明细账。
比如:
垫付员工的费用,和员工进行核对确认;和未提供发票的供应商核对发票金额;和关联之间公司核对往来款项......具体事项,具体和目标人核对。
2、确定调整方案。
个人垫款催促还款;对供应商催促开具发票;关联公司之间的往来款催促还款。
3、不能还款的,另设方法。
确定对方由于注销、吊销等原因不能开具发票的,可以直接确认收入了;个人欠款就要一直催促还款;关联公司之间的往来款,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还款,可以签署协议,和其他应付款(也欠关联公司的金额)抵消。
4、一定要建立台账,分析账龄,定期清理,不要时间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三个月,因为不一定会有什么变化,处理起来会很麻烦,甚至有可能要不回来变成坏账,损失公司利益。
03.长期挂账的应收/应付账款
一、应收账款
对于企业长期挂账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坏账准备可以税前扣除。针对应收账款的坏账,想在税前扣除,要做到以下5点:
要点一:坏账已实际发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要点二:账款逾期时间1年或3年以上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三条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第二十四条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元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要点三:会计处理规范
同样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中的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中,强调会计上已经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做了损失处理。
第二十三条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第二十四条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元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要点四:事实证据规范
在会计上已做了损失处理,并不能直接扣除。“未经核准的准备金”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因此,企业需要具有证明损失的外部和内部相关资料,内外结合、相互印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十七条规定: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三)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
(五)行政机关的公文;
(六)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八)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
(九)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保险单据;
(十)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据。
但并非需要全部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几种情况:
转载:互联网